在临床试验中,若受试者权益受到损害,可通过以下系统性措施进行维权和补救,确保受试者获得及时救助、公平赔偿及伦理监督的强化:
研究者责任
研究者需在发现受试者损害后24小时内向伦理委员会、申办方(药物/器械研发方)及监管机构(如国家药监局)报告,并启动紧急医疗救治程序。
示例:若受试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研究者应立即停止试验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并安排住院观察。
受试者或家属行动
立即联系研究者:受试者或家属应时间告知研究者损害情况,要求记录在案并获取医疗建议。
保留证据:保存医疗记录、试验药物包装、知情同意书副本等,作为后续维权依据。
伦理委员会介入
伦理委员会需在接到报告后7日内启动调查,评估损害是否与试验相关、研究者是否遵守方案及伦理原则。
损害的严重性、可逆性及与试验干预的因果关系。
研究者是否及时履行报告义务。
知情同意书中是否充分披露相关风险。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处理
若发现研究者违规,伦理委员会可要求暂停试验、修改方案或终止研究者资格。
调查报告需提交至监管机构,并公开告知受试者及公众(涉及隐私部分除外)。
强制保险要求
根据《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申办方必须为试验购买责任保险,覆盖受试者因试验导致的损害赔偿。
赔偿范围:医疗费用、误工费、残疾/死亡补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赔偿流程
申请赔偿:受试者或家属向申办方提交赔偿申请,附医疗证明、损害记录等材料。
协商与仲裁:若申办方拒绝赔偿或金额争议,可请求伦理委员会调解,或通过法律途径(如诉讼)解决。
快速赔付:部分国家/地区设立“无过错赔偿”机制,受试者无需证明过错即可获得基础赔偿。
监管机构调查
国家药监局等监管部门可对损害事件展开独立调查,重点核查:
试验是否经批准开展。
方案修改是否履行审批程序。
损害是否因方案缺陷或研究者违规导致。
处罚措施
对申办方:罚款、暂停/撤销药品注册申请、列入不良信用记录。
对研究者:暂停执业资格、取消项目资助、公开通报批评。
对机构:暂停临床试验资质、限制新项目承接。
民事诉讼
受试者可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以“医疗损害责任”或“产品责任”为由起诉申办方、研究者或机构,要求赔偿。
损害与试验的因果关系证明(如医学专家鉴定)。
知情同意书是否充分披露风险。
研究者是否履行告知义务。
关键证据:
刑事责任(极端情况)
若损害因研究者故意隐瞒风险、伪造数据等行为导致,可能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或“非法行医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独立数据安全监查委员会(B)
大型试验中设立B,定期审查安全性数据,可在发现严重损害时建议提前终止试验。
受试者保护组织(IPO)
部分国家设立独立IPO,为受试者提供法律咨询、维权支持及政策倡导。
公众监督与透明度
试验注册平台(如ClinicalTrials.gov)要求公开损害事件及处理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知情同意
使用通俗语言解释风险,确保受试者理解并自愿参与。
定期重新获取知情同意(如方案修改后)。
动态风险评估
试验期间持续监测安全性数据,及时调整方案或终止高风险组别。
研究者培训
定期培训研究者伦理规范、损害报告流程及受试者保护技巧。
案例1:某抗癌药物试验中,受试者因肝损伤死亡。调查发现研究者未及时报告异常肝功能指标。终,申办方赔偿家属200万元,研究者被暂停执业1年。
案例2:某疫苗试验中,受试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申办方启动快速赔付机制,7日内完成医疗费用报销及误工补偿。
立即联系研究者,要求医疗救助并记录损害情况。
向伦理委员会投诉,推动调查与问责。
申请申办方赔偿,利用保险机制快速获赔。
咨询法律人士,评估诉讼可行性。
向监管机构举报,推动行业规范。
通过以上措施,受试者权益可得到多层次保障,促进临床试验的伦理合规性提升。
| 成立日期 | 2023年09月08日 | ||
| 法定代表人 | 彭浩 | ||
| 注册资本 | 200万人民币 | ||
| 主营产品 | 临床试验、CE-MDR&IVDR、NMPA、FDA 510K、MDL一站式服务 | ||
| 公司简介 | 国瑞中安集团是一家专注于为医疗器械及体外诊断器械企业提供临床试验研究、全球法规注册和检验检测等综合技术服务的CRO机构。通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们已经在中国、中国香港、欧洲、非洲、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印度、东南亚等地区建立了完善的服务网络,团队服务受到了来自行业内诸多头部企业的高度认可和青睐。作为一家专业的综合性CRO技术服务商,我们的主要服务项目包括:临床试验研究、法规注册咨询(如中国N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