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测的采样频率和位置需结合行业规范、风险等级及生产实际确定,以下是具体说明:
采样频率的确定
基于风险等级:
高风险区域:如无菌生产的核心区域、关键控制点(如灌装针、胶塞筒、传输带),可能需每周甚至每天监测。
中风险区域:如一般生产区、设备外表面,可每周或每两周监测一次。
低风险区域:如仓库、非生产辅助区,可每月或每季度监测一次。
基于产品类型:
终端灭菌产品:产品接触区域每周一次,非产品接触区域两周一次。
无菌医用装置:产品接触区域两周一次,非产品接触区域三周一次。
基于特殊情况:
怀疑污染时:应立即增加监测频率,如对超出目标值的区域或设备进行更频繁的取样。
系统变更后:制药用水系统初次投入使用、进行重大维修或改造后,需增加监测频率,前两周每天检测所有指标,后续根据验证情况调整。
采样位置的确定
空气采样:
沉降菌法:在工作区采样点位置离地0.8m~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布置培养皿,如室内面积不超过30m²,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m;室内面积超过30m²,设东、西、南、北、中5点,周围4点距墙1m。
浮游菌法:利用空气采样器主动抽取空气,使微生物撞击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计数,取样点一般布置在距离地面或操作平台的高度为0.8~1.5m之间,避免在回风口附近取样(距离1m以上),测试人员应站在取样口的下风侧。
表面采样:
设备表面:包括灌装针、易与人员接触的塑料帘膜、胶塞筒、传输带等关键部位。
环境表面:包括门、门把手、地板(至少两点)、墙壁(不易被清洁/消毒的部位,至少两点)、公用介质的管路(不易被清洁/消毒部位)等。
人员相关:包括手套、操作服的易遭污染部位、鞋套,有时还包括头罩和口罩。
制药用水采样:
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的检测至关重要,一般要求每1ml中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25EU,微生物限度和细菌内毒素检测应每天进行。
纯化水:微生物限度检测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化学指标如重金属、氯化物等可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饮用水:作为制药用水水源的饮用水,每日应监测其酸碱度、余氯含量等基本指标,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微生物限度检测,以及电导率、重金属等化学指标的抽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