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关注我,记得点右上角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我们谈起德国,想到的就是德国强大的工业实力,以及大众、奔驰、西门子等等巨头。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德国的工业实力有一半以上由中小企业贡献,这些中小企业占到了总数的99%,它们被称为“隐形”,人口只有八千万的德国竟有2000多个隐形企业,这些公司许多业外人士根本听都没听说过。我们来看看德国工业的一个角落——隐秘而强大的德国传感器产业,这也是众多德国隐形的隐匿之处。 德国传感器产业有多强? 没有具体的数据,我们很难感知德国传感器产业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其在全球所处的位置。对于传感器这个分散而零碎的市场,许多市场咨询公司做的调查,也大都仅是观察某一传感器市场的状况,而传感器更多的是“小而美”、“小而强”的企业。我们先来看看几份榜单,具体看看各领域德国传感器企业的实力。
▲2024全球传感器品牌指数(来源:CNPP)上图是CNPP品牌数据研究给出的世界传感器品牌指数排名数据,小编认为还是比较符合我们对全球传感器品牌的认知,前10名中的博世、英飞凌、SICK西克都是德国企业。 前10名单外的德国传感器品牌有倍加福(Pepperl+Fuchs)、西门子等。该份榜单总体来说,呈现德国、美国、日本三国传感器企业割据的局面,德国的传感器实力是当之无愧的全球三强之一。 在半导体市场资讯机构Yole的2023年全球 MEMS 企业排行中,博世、英飞凌相继入榜,其中博世更是以优势其他厂家,成为TOP1,多年蝉联冠全球MEMS企业宝座。
▲Yoel全球MEMSTOP 30 品牌全球工业自动化媒体plantautomation-technology在其平台上发布的2019年全球TOP10工业传感器品牌中,FirstSensor、博世、西门子三家德国传感器企业入榜。▲全球工业自动化媒体plantautomation-technology发布全球TOP10工业传感器品牌 市场调研机构ResearchAndMarkets发布的全球传感器制造和供应商TOP 10名单中,英飞凌、博世、西门子等德国传感器企业入榜。▲ResearchAndMarkets全球传感器制造和供应商TOP10 可以看到,无论哪份榜单中,德国传感器企业都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占据不少的市场份额。 而这只是德国较大的传感器企业的实力,德国传感器企业更多的实力隐藏在了冰上之下。 譬如上文中提到的FirstSensor,是全球工业压力传感器的之一,一直垄断着我国石化仪表行业的压力传感器领域。First Sensor在2020年被美国TE泰科电子收购,这引起了我国石化行业的恐慌。
类似FirstSensor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小编再举一个例子,工业里面常用的温度传感器,一般有两种——Pt100和热电偶,Pt100是一种以铂金电阻制作的温度传感器,世界上能生产薄膜式铂电阻核心部件的企业,不超过五指之数,而这其中德国就占了两家——Heraeus贺利氏、Jumo久茂,这两家企业是全球工业温度传感器细分领域的企业,是隐形的。值得一提的是,贺利氏的传感器部门已被我国台湾被动元件巨头国巨收购。▲市场上售卖的薄膜铂电阻 市场上售卖的薄膜铂电阻器件将“德国原产地”写在显眼的位置,显然是利用消费者对德国制造的信心,而这颗薄膜铂电阻很可能产自贺利氏或者久茂。 德国Sensitec公司是全球磁阻传感器企业之一,其磁阻传感器能够在+270℃到-133℃的温度范围之内正常工作,远超普通磁传感器,2004年被用于火星探测车“勇气号”和“机遇号”上面,用于感测机械臂或者轮子的位置。除了以上提到的传感器品牌和应用外,还有巴鲁夫、倍加福、X-Fab、WIKA、E+H、VEGA、德森克、赛多利斯、大陆集团……等等数不尽的德国传感器品牌。这些德国传感器被广泛用于工业、消费电子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在不少方面都是该领域里数一数二的存在,是德国“隐形”的典型代表。 德国的传感器产业为什么这么强? 不仅是传感器产业,德国在工业制造业等实体产业上,都很强,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德国传感器企业呢? 1、家族传承 制造业,尤其是传感器这些高科技制造业,很少有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大跃进,更多的是日积月累,不断打磨技术,深挖壕沟,建立技术壁垒,形成市场的技术优势。要形成这种优势,一年、两年肯定不行的,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承与积累,德国的许多传感器公司就是这样的家族企业,靠着一代代传承下去,发展起来。
上文提到的全球薄膜式铂电阻核心部件厂家之一的Jumo久茂,就是这样的一个家族企业。 1948年,JUMO GmbH & Co.KG由Moritz Kurt Juchheim先生在德国福尔达创建,Moritz KurtJuchheim先生的父亲就是做温度计的,如今Jumo的实际经营者是Moritz KurtJuchheim先生的孙子,公司建立至今70多年,从未上市,一直专注于温度传感器领域稳步发展,才达到的成就。▲Jumo久茂创始人MoritzKurt Juchheim先生1952年在其办公室中 2、技术创新与持续投入 人类的科技是不断进步的,像Jumo久茂这种70多年的企业,其经历电气革命到信息革命的变化,如今工业4.0又汹涌来袭,一成不变的技术注定要被淘汰,尤其是身处传感器这类高科技领域。Jumo刚开始只做“绕线式”铂电阻的温度传感器,绕线式铂电阻的优点是:准确、稳定性强,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全部纯手工制作的传感器,没办法大规模生产,并且材料成本也很高。面对技术革命,Jumo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锐意改革,引入自动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建造洁净车间,开始生产“薄膜式”铂电阻。由于“薄膜式”铂电阻是把铂金粉末喷涂到基板上,激光刻蚀,后再检测,并且生产过程是全自动的,这样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 正是这样持续的技术创新,给了Jumo成为全球工业温度传感器企业的底气。 许多德国传感器企业都有这种自我革新的精神。▲SICK创始人ErwinSick先生 SICK是德国大的独立传感器企业之一,创建于1946年——比Jumo还早两年,早期由其创始人欧文·西克(ErwinSick)博士经营,1988年Erwin Sick先生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后,其遗孀Gisela Sick女士集成了公司,并发展至今。 早期SICK以光电传感器和自准直装置起家,如今SICK生产磁性传感器、光电保护装置、视觉传感器等器件,传感器产品型号多达4万5千种,涉及工厂自动化、物流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三大领域,成为德国的传感器企业之一,靠的也是这种传承和自我革新的精神:SICK每年将营收的12%以上投入到研发端中。 3、国家的工业基础 许多制造业内人士都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国家某些科技领域被卡脖子,其实并不是某领域不行,而是更上游的环节存在薄弱,从而环环相扣,影响了整个产业链。 譬如我们说华为的手机不行,做不了5g手机了,是华为不行吗?不是,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不行,搞不了先进制程的芯片。而先进芯片的源头是什么?就是光刻机、掩膜机等制造设备。
传感器产业也是如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传感器,但其实现今传感器的许多技术突破,都有赖于基础材料的发展,半导体技术的突破,从而带来传感器技术的革新,譬如MEMS技术,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对传感器产业的影响无需赘述。因为我国工业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传感器产业很难得到我国其他工业领域的有力支撑,发展速度自然也慢些。 4、企业良性竞争 这或许是难改变的地方,根源于文化的差异。我们常说内卷,在中华文化圈里,似乎普遍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如日本、韩国等国家,其内卷化也比较严重。这就导致企业没有一个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以至于越斗越狠,市场越做越辛苦。相对来说,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就弱了许多。打开德国很多公司的网站,你会发现,某个产品看起来好熟悉啊,好像在哪里见过。没错,就是其他公司的产品。他们经常互相“捧场”,我们家没有这产品,但客户需要,你们有,咱们就商量一下,互相卖一下。就算是竞争对手之间,也都差异化定位,避免恶性竞争。 在中国,很难想象四方光电、汉威科技或者高德红外、睿创微纳、大立科技之间,会在自己的产品序列里卖对方的产品吧。 5、市场 中国的国产传感器市场难做,很多时候能听到同业人员的抱怨。这里面既有某些国产传感器自身品质问题,更多的是整个产业上下游的氛围。传感器作为工业产品的一个关键部件,很多时候决定是否使用某个厂商的传感器的,并不是传感器本身或者产品制造商,产品的上游。工业观察家林雪萍谈到过这样一个例子:
“海事装备的老大挪威康士伯生产的传感器,用在 美国Woodward的调速器,被德国MAN船用低速柴油发动机使用。”
德国MAN作为全球船用低速柴油发动机的,许多船厂生产船用低速柴油发动机都需要获得该公司的授权许可,任何技术和部件都无更改的余地。国内有相关的、合适的传感器,也进入不了这条产业链中。 之前有德国传感器销售自言,在德国推销传感器相对容易许多,特别是老客户,需求十分旺盛,因为在许多工业领域德国都是或者上游,不存在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产品过硬,就很容易到来订单。德国的销售简直是太幸福了! 德国传感器产业的阴霾 德国传感器企业很强,无论是博世、SICK、英飞凌这样的传感器大企业,还是Jumo、巴鲁夫、贺利氏这样的隐形,德国传感器企业都不缺。但德国传感器产业并非一片光明,因为的巨鳄们正对这些“小”公司虎视眈眈。德国的传感器隐形企业,技术含量高,细分领域市场地位重,体量相对来说较小,是许多跨国巨头眼中的美餐。德国拥有大量这样的“优质公司”,更成为许多企业兼并的对象。
我们前文提到了FirstSensor这一德国工业传感器巨头,在2020年被美国TE泰科电子收购;Sensitec这家磁传感器企业,在2021年被我国希磁科技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库卡(KUKA)被我国美的集团收购……据德国杜塞尔多夫一家研究公司DDW‑Die DeutscheWirtschaft的分析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美国拥有约1783家德国注册企业,较第二位的法国(821家)多近1,000家。中国则排第10位,仅拥有267家德国公司,数目远低于许多欧洲大国,也不及排名第六的日本(470家公司)。 ▲DDW公司分析数据:拥有多德国公司的外资来源地(2020年) 一如二战后美国疯狂收割德国的工程师一样,美国总是偏爱德国的技术,成为拥有多德国公司的外资来源国家。 而中国仅拥有274家德国企业,其中的就是美的集团收购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库卡(KUKA)。 想要拥有德国企业的技术,是许多国家的公司收购德企的主要原因。 外资收购德国企业数量多的行业出现在机械工程行业,共有1150家企业受到外国资本控制。paimingqian10的行业分别是:
机械工程:1150 家
电气工程:851家
化工工业:701家
咨询/IT:681家
消费品:661家
建筑/钢:550家
汽车行业:430家
媒体行业:428家
美食/旅游:390家
房地产:388家
不愧于德国工业大国的声名,而这也让德国传感器等制造业处于外国资本的阴霾之下——体量弱小的企业很难对抗得了资本的力量,终成为外国资本口中的美食,德国技术外流不可避免。 结语 德国拥有众多传感器隐形企业,靠的不仅是企业本身一代代的传承与坚守,对技术的追求和持续的投入,更有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这样,这些“小而美”的企业才能一直保持专注,成为某个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