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器械尿酸试纸的临床比对试验中,误差来源可能涉及多个方面,这些误差可能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误差来源的主要方面以及相应的控制方法:
误差来源
检验前误差
尿液采集:尿液收集若不满足检验量,或容器受到污染,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保存与送检:尿液2h内未冷藏或送检,对尿液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蛋白质氧化、变质或分解,进而减少尿胆原,增加细菌繁殖速度及尿液细胞溶解速度。
检验中误差
尿试纸条及尿液分析仪:尿试纸条的使用量的控制,尿液分析仪的操作准确性,都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药物干扰:若患者在尿液采集前服用大量的酚噻嗪、氯丙嗪类等药物或尿液中抗坏血酸浓度较高时,可能导致胆红素和尿胆原出现假阳性。
其他因素
女性阴道分泌物:在尿液检验中,女性阴道分泌物引起的污染率高达85%左右,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误差来源。
控制方法
检验前控制
标准化采集:确保尿液采集满足检验量,使用清洁、无污染的容器。
严格保存与送检:尿液应在采集后2h内冷藏或送检,以确保尿液中成分的稳定性。
检验中控制
试纸条与仪器校准:确保尿试纸条在有效期内,使用前进行校准。尿液分析仪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
药物史询问:在尿液采集前询问患者药物服用史,特别是可能干扰检验结果的药物。
操作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尿试纸条和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其他控制措施
性别区分:对于女性患者,在采集尿液时应尽量避免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可以通过清洁外阴、使用中段尿等方式来减少污染。
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一批次的尿试纸条和尿液分析仪进行质量评估,确保其符合试验要求。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医疗器械尿酸试纸临床比对试验中的误差来源,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