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1日,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24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
本届大会以“加强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对未来10年粮食等20种(类)主要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预测。
4月20日至21日,2024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农科院供图
《报告》显示,未来10年肉类产量和消费量总体保持增长,进口先增后减;猪肉产量呈现稳中有降趋势,进口量减少;禽肉生产和消费持续增加,自给率稳步提升;牛羊肉生产和消费保持增长,进口增速放缓;禽蛋产量增长趋缓;出口继续增长;奶制品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逐步提升。
肉类产量和消费量总体保持增长,进口先增后减
展望期内,随着生猪产能的优化调整,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的稳定,肉类生产实现稳定发展,肉类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增强,肉类产量总体将呈增长态势。预计2033年肉类产量达到9764万吨,年均增长0.4%。肉类市场需求稳步释放,肉类消费量保持增长,2033年将达到10253万吨,年均增长0.3%。随着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逐步优化,禽肉、牛羊肉市场份额将提高。展望初期,考虑到牛羊肉国内外价差依然明显,牛羊肉进口小幅增长,预计2024年肉类进口量606万吨,比上年略增0.5%;展望中后期,随着国内肉类产品供给保障水平的逐步提升,自给率将稳步提高,进口量将呈稳中略减态势,预计2033年进口量584万吨,年均减少1.4%。
猪肉产量呈现稳中有降趋势,进口量减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膳食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也将不断变化,《报告》显示,未来10年,猪肉生产总体下降并稳定在5400万吨左右。受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等因素的影响,猪肉的消费量有所下降,预计年均减少0.5%。“猪肉消费下降,但仍是占到肉类总消费的50%以上。”许世卫介绍。
国内猪肉消费需求的总体下降使得猪肉进口需求下降,但居民对带骨猪肉仍然存在刚性需求,仍将有一定量的猪肉进口,预计2033年猪肉进口量107万吨。
禽肉生产和消费持续增加,自给率稳步提升
未来10年,禽肉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国产优质品种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禽肉产量稳步增长,预计2033年产量将达到2905万吨,年均增长1.7%。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新一代消费习惯改变,肉禽预制菜市场规模扩大,禽肉消费持续增加,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明显提升,预计2033年消费量为2932万吨,年均增长1.5%。
禽肉产量增速快于消费增速,进口需求逐渐减少,禽肉进口量占国内消费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预计2033年进口量为105万吨,年均减少2.6%。肉禽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国际竟争力逐步增强,禽肉出口稳步增长,预计2033年出口量78万吨,年均增长2.5%。
牛羊肉生产和消费保持增长,进口增速放缓
猪肉生产消费量下降的牛羊肉生产销售量则不断增长。
未来10年,随着牛羊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程度的提升,生产供应能力增强,牛羊肉产量将保持增长。预计2033年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798万吨和587万吨,年均增速分别为1.0%和1.2%。综合考虑未来肉类消费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深人推进、人口负增长等多重影响,牛羊肉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
预计2033年牛肉、羊肉消费量分别为1110万吨和646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1.4%;年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分别达到7.97千克和4.64千克。随着牛羊肉自给水平的提升,对外依赖有所降低,进口增速放缓。预计2033年牛肉、羊肉进口量分别为312万吨和59万吨,年均增速分别为1.9%和4.0%。